(一二线城市拼抢应届生:户口补贴公租房优惠政策齐出)
本报记者定军北京报道
如今,许多一二线城市拿出真金白银拼抢人才。
今年的毕业季,不少一二线城市和就业相关的利好政策争相出台:既有深圳为符合条件本科到博士生发放住房补贴1.5万-3万元,也有杭州为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2万-3万元。
此外,针对求职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痛点问题:户口和住房,一些城市也有利好措施。比如,6月中旬北京的公租房和自住房有1/3对外地户籍开放。而南京等城市,对于大学生买房没有设置限制条件。
中国劳动保障研究院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分析,目前一线城市对毕业生仍然有较大吸引力,处于净流入状态;一些热点二线城市是优惠政策的“主力军”,但最多能做到流入流出平衡;而三线城市仍然处于流出状态。
“出台吸引毕业生的优惠政策仍只是权宜之计。核心还是要有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张丽宾说,“一个地方能吸引毕业生,核心是要有更多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优惠政策吸进优质人才
一名江西籍的学生许林(化名)正在位于深圳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
对于户籍已经落入深圳的她来说,今年毕业将会收获一个“大礼包”,就是深圳市发放的住房补贴。
据了解,对于满足具有深圳户籍、本人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未正在租住公租房、在深圳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等条件,2016年3月23日后经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接收的应届毕业生、引进的归国留学人员和首次调入的在职人才,深圳开出了本科元/人、硕士元/人、博士元/人的一次性房补措施。
“如果能拿到房补,对于刚开始工作的我来说无疑能减轻压力。”这名即将在6月底毕业的学生说。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各个城市对于吸引毕业生前往就业,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正开出越来越高的价码。
除了深圳之外,杭州也给毕业生发放一次性高额补贴,具体要求是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在毕业一年内即可申请。此外,申请人毕业后一年内需要在杭州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具体发放标准是硕士研究生每人生活补贴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3万元。
此外,武汉、南京、无锡、镇江等城市也都针对不同群体的毕业生发放数额不一的补贴。
一些城市还对毕业生入户设置优惠条件。比如武汉提出,毕业3年内在武汉就业创业普通高校毕业生无须买房,只需提交《申报户口登记表》、户口簿、身份证、劳动合同或工商执照等材料,即可申请落户。
而除了补贴真金白银和入户政策优惠,很多地方对毕业生还有租房上的优惠。
据了解,南京提出取得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应学位的国内高校毕业生等,可在本市选择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和租赁补贴中的一种安居方式。对于一些高级人才,申请共有产权房的,面积为150平方米左右,与公有产权人分别持房屋所有权50%份额。在南京工作5年后,仍符合条件的,每年可以原价购买房屋产权份额的10%。
这些优惠无疑对毕业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不过,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储祖旺认为,吸引大学生就业还是要有相应工作岗位。“对于各地政府而言,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给就业创造好的条件。否则,光靠补贴解决不了问题。”
应届生青睐热点城市
“哪里有钱就往哪里去。”一位毕业数年、从事软件行业的工作人员表示。他本来在另一个二线城市工作,但是月薪只有三四千元。目前,杭州每月同等条件下每月薪水有五六千元。
根据记者了解,因为房租较高、工作压力大,落户也比较难,目前应届毕业生进入一线城市难度较大,但这仍然是毕业生们的“梦想之地”。此外,二线城市正逐步成为毕业生选择的热点,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
6月12日,中国社科院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6%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6%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
智联招聘5月底公布的一份201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2017年签约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比例最高,为33.5%;部分强二线城市(如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为33.1%;而普通二线城市签约比例仅为19.0%;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签约比例为14.4%。
此外,58同城《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显示,2017年大中专毕业生简历投递量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深圳、郑州、上海、长沙、杭州、贵阳。
张丽宾解释说,一些热点二线城市服务业发达,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但是一线城市的收入仍是最高的,吸引力最大。
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到北京一所985院校的硕士马静(化名),她迄今没找到可以落户北京的单位。尽管不乏其他选择,比如很多地市级的企业工资也不低,但是马静仍觉得北京发展潜力最大,目前并不打算离开北京。
而在西部高校毕业的徐菲(化名)原先在一个西部副省级城市工作,但是月薪只有3000多元,去掉吃饭和房租后所剩无几。权衡再三,徐菲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工作很难,但是每月起薪高,尽管花销大,仍会有结余,同时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和以前不一样。”她说。
对于这些选择在北京奋斗的职场新人来说,补贴等只是暂时的,核心还是看工作和职业发展环境。一线城市也不乏利好消息,比如北京已提出,1/3的公租房和自住房对外地户籍人员开放。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3-7767-2635
咨询热线
133-7767-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