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中学新聘2020届毕业生20位,19位是清北硕博,简历全曝光)
“深圳近30万年薪聘中小学老师”等新闻刷屏后
近日,深圳又因为一则
教师招聘信息喜提热搜
这次话题是
#深圳一高中20位新老师19位来自清北#
▼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高级中学
引进20名教师
19人毕业于清北
13人清北本硕连读毕业
近日,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外高中)公布了2020届毕业生拟招聘名单。
此次招聘共引进20名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9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3人是清北本硕连读毕业生。
据了解,9月26日,该校招聘工作组在北京组织两场大型现场宣讲活动,吸引了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等逾百名毕业生到场。随后,招聘工作组就收到新增的600多份简历,其中清北硕博求职者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南外高中此次招聘,毕业生通过现场报名、资格审查、学校考核、结构化面试等环节筛选后,共有20人入围体检。南外高中最终引进的20名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9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3人清北本硕连读。
【学校回应】
看重他们的好学与对教育的挚爱
对于这一网络热议话题,11月1日,南都记者采访了南外高级中学校长冯大学。他表示,学校此次招聘教师主要注重老师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是有善教者的潜力——好学,另一个是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善教的好老师有很多特征,但首要或者最重要的特征一定是好学。”冯大学表示,这些新老师在学问上都专注投入,他们首先是坚持不懈的学习者,未来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师者。
“老师能不能引发学生求知心和探索欲,是很要紧的事情,而这种求知心在师生之间是很容易传染的”。冯大学认为,学校引进这些高层次人才越多,学校的学习风气越浓,“他们带来的变化不见得是学生成绩立马得到提升,但是学校的教学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形成和谐共生的教学效应”。
“我们能在他们身上看到教育理想。”冯大学介绍,一个教师要从称职进步到优秀,无论如何不能缺少“挚爱”,即对学生和教育事业诚挚的爱。拟聘的20位老师中,有的人连续数年赴西藏等地支教,有的已经开过十几门的校本课程,有的深入钻研教材编写,思考要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如何激活个体生命活力。“这种对教育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求索,是我们格外看重的。”
【专家观点】
综合类院校毕业生成为合格教师并不难
9月26日,南外高级中学在北京组织两场大型现场宣讲活动,到10月7日就“收到新增的600多份简历,其中清北硕博求职者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从数据就可以看出,高学历毕业生对应聘深圳高中教师有很大热情。
“高学历的教师不一定比低学历的教师教得好”,谈到学历和教书育人能力之间的联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南方中心主任臧敦建表示,学历和教书育人能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部分骨干老师学历不高,但是在教书育人方面却有突出的表现。
至于网友关注的,综合类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是否能当好教师的问题,臧敦建谈到,教师教育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的过程不一定要在大学内完成。深圳招聘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际上是具有自身优势的,比如,他们接受了良好的通识教育,视野开阔。“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在任教的学校内接受教育能力培养后,很快就能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
中小学教师需要热爱教育行业
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他们要具备什么特质?臧敦建说,首先是热爱教育行业;其次是有学习能力。臧敦建谈起,深圳一位名校长是这样判断综合类院校高学历应聘者是否合适当老师的,“他们会先和这个毕业生聊聊孩子、聊聊教育,找到那些聊起教育眼里发光、热爱这个行业的人”。
“所谓最优秀的人,不一定适合在学校内当老师,”谈到对深圳未来教育的看法,臧敦建表示,吸引最顶端的人才进入到教师行业后,也要防止人才的浪费的问题。“如果一些不热爱教育行业的人,因为教师的高收入而选择进入教师行业,对其本身和对教育行业,可能都是一种浪费。”
高待遇或是吸引高学历人才的重要因素
不久前,深圳中学发布赴外公招201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拟聘人员名单公示,在28名拟招聘教师中,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共15人。更有保守统计显示,今年深圳中小学从清华、北大招收的应届毕业生超过200人。
对于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生到深圳中小学任教这个现象,臧敦建认为:“最大的驱动力可能来自于深圳的高待遇”。他表示,“深圳教师的工资待遇无疑是全国最高的,甚至比北京、上海都高”,“高校毕业生能获得约30万年薪的起薪,实际上已经高于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深圳大部分行业起薪”。此外,深圳落户容易,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也是吸引高学历人才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在臧敦建看来,深圳中小学招聘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任教,教育领域可能会出现对高学历教师数量方面的“攀比”,这是需要警惕的。
10月30日,
南外高中公布了这20位“麻辣鲜师”
简历曝光!
(以下摘选部分新老师简历)
祝继昌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作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曾担任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席,曾获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奖学金、“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奖项,2018年在《全球传媒学刊》发表学术文章。
徐雅倩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以语文130+,数学英语140+的裸分考入清华大学,担任班级班长、团支书、国际新生拓展营辅导员。荣获清华大学光华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大学期间,曾前往国内外多地进行实践调研。参与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北京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志愿工作,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
龚翰文北京大学本硕连读
作为全国知名高中湖南省长郡中学优秀毕业生考入北大,获得汉语言文学与法语双学位,法语达专业八级水平,曾在北大中文系”小麦文学奖“创意写作比赛中获得银奖。
苏宁清华大学博士
来自全国知名的河北省实验中学,高考数学145分;在大连理工大学就读期间,曾获程兰征杯物理化学竞赛一等奖,校级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称号;在清华大学就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篇,发明公开专利四项,并搭建测试设备一台。
许越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在扬州中学就读时获得全国高中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一等奖、全国高中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省一等奖;大学支教期间开发《趣味数学》课程;研究生期间获得院综合优秀二等奖学金;在MRBrainS算法竞赛中取得总分第4名的突出成绩。
王静妍北京大学硕士
高中连续两年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一等奖、外研社杯征文大赛一等奖;本科连续三年获学业一等奖学金,获CSC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奖学金,以全国推免考试专业第一名优异成绩保送至北大外国语学院,任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获学业一等奖学金、桑坦德奖学金、北大优秀学生干部、北大实践公益奖等;主持并结项北京市大学生科研与创业课题《听说结合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产出性词汇广度与深度的影响》;在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101中学、北京新东方酷学酷玩词汇营开设《中外语言文化面面观与跨文化交际》、英语词汇趣味速记等课程。
郭子昀北京大学硕士
有多年数学和物理的教学经验,既擅长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又注重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丰富的个人经历也足以支撑他引领学生们见识世界上不一样的精彩。他是北大研究生创业大赛冠军,古今博采高校辩论邀请赛冠军和最佳辩手,撰写了北大-MIT联合调研项目最佳研究报告,带领创新团队从香港特首手里接过了香港咨询通讯科技奖的奖杯。
侯尧北京大学本硕连读
作为山东省三好学生以682分考入北大物理系,曾担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数学奥赛省一等奖、生物奥赛省二等奖、北大三好学生、北大社会工作奖、北大优秀党员等荣誉奖项。
刘质明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作为贵州省百年名校思南中学的优秀毕业生以676分考入清华,为课程教学设计搭建导热系数测量仪,获清华大学实验室贡献奖一等奖;曾在SCI期刊FUEL和ADSORPTION发表一作及二作学术文章三篇。有四年的数学物理教学经验,辅导学生考上清华大学等名校。
庞宇清华大学硕士
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的“物理高材生”,在全系360人中排名第一保送至清华,担任清华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学术委员与清华工程师素质拓展优秀课程助教,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深圳市民讲外语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奖项,曾发表SCI学术论文四篇、发明专利两项:全电动液压伺服驱动执行系统、超声特种加工装备设计。
韩全强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在数理化特色名校浙江温州知临中学就读期间获得全国化学联赛冬令营银牌;清华大学化学系就读时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一等奖,有丰富的化学竞赛辅导经验和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曾获得清华化学系优秀学生会干部等荣誉。
刘佳璐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就读期间获得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二等奖、第七届北方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二等奖,以陕西省理科第32名考入清华大学,高考化学94,数学148;曾获得清华优良毕业生、学业优秀奖、科技创新优秀奖、社会工作优秀奖等奖项,曾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团委干部,组织全院系团日活动;在核心期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发表学术文章1篇;一项合作专利。
张蒙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就读期间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一等奖、化学奥赛省一等奖;本硕期间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微积分等科目成绩最高99分,曾获得清华大学新东奖学金、“永新杯”金相技能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周天慧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浙江慈溪中学就读期间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二等奖等成绩;以浙江省理科第11名考入清华大学(748分,理综284分,数学145分);曾获得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优秀奖、清华大学院综合优秀一等奖等奖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检测溶解性有机物不同分子量组分ETC的装置。
董海燕北京大学硕士
以优异成绩包揽各类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优秀学习奖学金一等奖4次、素质拓展奖学金、优秀学习奖、思善奖学金等,曾获得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曾任学生辅导员、思政老师,有丰富的学生干部经历。
杜玉洁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以高考全省第7名的成绩考入清华,本科排名全系第2,获清华优良毕业生;硕士期间在全院125人中排名第5,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国家励志奖学金、清华之友——郑格如奖学金等奖项。曾担任清华社科学院团支部书记、党支部纪律委员;翻译多本国外教育学著作与实践手册;曾开发过十余门青少年核心素养课程。
黄劲松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全国知名地理博导王民教授的研究生,参与编写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组织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曾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曾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中国网民的环境意识现状研究》、《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地理实践力)》等多篇学术文章。
这份耀眼名单公布后
引来高度关注
有网友大呼:
“这样的人当老师,没毛病啊”
“清北硕博任中学教师”不是“大材小用”
(作者:叶金福来源:中国青年网)
深圳中学“牛师”队伍再次壮大!近日,深圳中学发布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新聘的35名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些老师中7人为硕士生、8人为博士生(3人为博士后)。
一所中学公布的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中,35名新聘教师竟然均为硕士以上学历,且清一色国内外一流院校,其中单清北毕业生就有20名。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同时,“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的话题,再度引发争论和热议。
据了解,深圳中学引进“豪华版”教师已不是新鲜事。该校校长朱华伟就是一位拥有博士头衔的校长,而且目前深圳中学共有教师400余人,其中硕士200多人、博士30人。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教师等40余人。近几年从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引进了百余位优秀毕业生。可见,在深圳中学里,清北硕博任中学教师已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了,根本就不稀奇了。
可面对“清北硕博任中学教师”这一“奇象”,不少人觉得这是“大材小用”,“屈才了”,是一种“人才浪费”。果真如此吗?诚如深圳中学朱华伟校长所言,一流的高中就需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越优秀的学生,就越需要优秀的老师引领。因此,笔者认为,“清北硕博任中学教师”,其实也是“大材大用”、“人尽其才”,而绝非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关乎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工程,也是需要一个国家和社会始终关注、持续投入的事业。因此,笔者以为,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离不开“大师”、“名师”,而高学历人才勇于承担基础教育,勇于放下“高学历”的光环,到中学,乃至到小学担任普通教师,这既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情怀的表现,更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责任和担当的体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兴校之道,始于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高学历人才助力基础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顶尖名校的硕士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更是“寻常事”。因此,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选择来当老师,把自己所学所得教给祖国的下一代,这显然也是“大材大用”,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来说都是一大幸事。
因此,大可不必对“清北硕博当中学教师”大惊小怪,因为这既符合正确的教育观,也符合正确的人才观。
总之,一句话,“清北硕博当中学教师”不是“大材小用”。
(原标题《“清北硕博任中学教师”不是“大材小用”》,编辑郑亚丽)
顶尖人才理应站上三尺讲台
(作者:范荣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深圳某中学公布的一份“超豪华教师名单”引发关注。据了解,该校2019年拟新聘的35名教师中,清一色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名来自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不过对这样的师资阵容,有人倍感惊艳,也有不少人质疑“是否人才浪费”。
正所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社会对一流人才的就业动态向来关切,但做什么工作,归根结底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工作并无高低之分,只要选择一份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就不存在“浪费”之说,动辄讨论“值不值”其实是一道伪命题。
而认为名校研究生去中小学教书过于“高配”,更折射出社会认知的某种误区。一方面,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成长不惜一掷千金、寻觅最好的“学区”。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学校的核心——三尺讲台却并不那么看重。但凡名校毕业生选择拿起粉笔、回归校园,就会被贴上大材小用的标签,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更会成为新闻,似乎大师名师从事一线教学,给小娃娃或者刚进校门的“毛孩子”讲课就是好钢没用在刀刃上。
良师益友,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材”。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讲台上活跃的本就应该是一流人才,这非但不是大材小用,反而是教育资源效应的尽可能放大。所谓师者,不仅是为学生解疑释惑、传授知识,更是立人事业、传递价值。很多好老师见解深邃、思路敏捷,讲起课来贯通古今,收放自如,很多时候一个提醒、一句反问就能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格局,引领他们走向更开阔的方向。比如,陈寅恪在清华任教时往往能把无聊的课程讲得极为有趣,不光学生兴致盎然,就连朱自清、冯友兰等名教授也来听讲。这样“高配”的课堂最后人才辈出,涌现出了季羡林、蒋天枢这样的一代大师。不独国内,国外许多名校也都有大教授讲授基础课的传统,大咖们为人治学的风格,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讲台上没有一流师资,就不可能成就一流学校。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曾谈道:“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教书育人,是立校的初心,也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中学教育能够吸引来高素质人才无疑是好事,但眼下像这样能“挑老师”的学校还是太少。中小学并非很多一流人才的就业首选,而那些进入大学任教的,也往往陷于项目经费或职称评定等纠结当中,重科研重论文重项目重活动,就是不重教书育人,许多课程草草上完了之,这样的局面无疑需要改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北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实则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也会给当下的基础教育带去更新鲜、更具活力的因子,实乃善莫大焉。藉此契机,也希望更多学校、更多老师将教书育人这一“初心”置于职业价值排序的首位。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3-7767-2635
咨询热线
133-7767-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