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城成名校独立校区孵化器 三所知名高校落户)
导语: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深圳发展的“短板”,深圳大学城在过去15年间探索出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大学城发展模式。深圳大学城成名校独立校区孵化器,三所知名高校落户。
11月4日,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签署了合作举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协议书,根据市校协议,国际校区将面向全球招揽优秀学生,校区选址西丽大学城,将在现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基础上升级扩建;在此之前,深圳市政府已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举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备忘录,双方将共建北京大学深圳校区;而在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也招收了首批本科学生……随着越来越多名校选择深圳办学,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湖畔的深圳大学城开始走进更多深圳市民的视野。
深圳大学城在过去15年间探索出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大学城发展模式。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从拥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三所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机构的“集中地”,到将这三所研究院逐一孵化成扎根深圳的独立校区,深圳大学城在过去15年间探索出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大学城发展模式。
高校数量
从“一穷二白”到“多点开花”
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深圳发展的“短板”,经济体量名列前茅的深圳,高等教育却一直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地位难以匹配。深圳建立之初仅有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高等院校,远远不能满足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渴求。面对这种压力,深圳市政府将目光投向了外来的优质资源。一开始,进驻的是招生规模不及本科生的研究生院。2001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成立了深圳研究生院。次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南下深圳。这三所院校集中坐落在南山区西丽镇,深圳大学城应运而生。
“大学城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交给了我们三个任务。”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主任吴惠琼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大学城首先要完成引进国内外名校来深办学,其次要让这批引进名校能解决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滞后的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第三个任务也是最为关键的任务,就是要让这批引进名校真正地在深圳落地生根,让他们都能成为与本部并驾齐驱,共谋发展的独立校区。”吴惠琼说。
随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开始招收本科生,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的陆续签约以及汇丰商学院、清华大学伯克利学院等院校的进驻,目前,深圳大学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已达到9229人,其中博士生1232人,硕士生7498人,本科生499人。全日制留学生178人。深圳大学城已经逐步成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高水平科研、高新科技信息和高层次国际交流4个平台的集聚地。
创新管理模式
让大学城片区高校协同发展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科技图书馆)对公众是开放的,市民可以随时走入大学城,感受大学文化的魅力。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城市的特性决定了深圳必须走不一样的创新道路,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上亦是同理。作为三所高等院校的载体,深圳大学城也必须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走出一条与国内其他大学城不一样的道路,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比如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大学城除了从三所研究院校本部招聘教师外,还通过海内外招聘以及中小企业应聘等多种方式引进高端人才。在引进教师方面,参考国外高等院校的招聘制度,制定出了教师准入门槛及工资考核制度,这与国内目前大部分传统大学都不相同。在这样的体制下,大学城成了深圳最高端人才的“梧桐树”。截至2016年9月底,有院士19人,长江学者11人,国家“千人计划”28人,深圳“鹏城学者”34人,深圳“孔雀计划”150人,深圳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243人,在站博士后263人,是深圳市最大的博士后科研基地。
纵观国内其他大学城,尽管多所高校集中在同一片区,但高校间缺少联系,各校之间依然是各自为营。但是,在深圳大学城内,校际之间完全打破壁垒,三校师生可以自由参加由大学城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比如: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高校学子辩论赛、高校学生辩论赛和各种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使各院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影响,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新生本土校园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化交流不只局限在大学城校园内,甚至辐射至旁边的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和周边居民。大学城内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科技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对公众也是开放的,市民可以随时走入大学城,感受大学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了整个片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为深圳建设文化强市开展出新的探索。
三所知名高校落户
将为其他名校来深办学提供经验
随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开始招收本科生,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的陆续签约,这三所高校落户大学城,也给大学城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前我们是通过‘小马’拉动‘大车’的模式,以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为主导,引入社会企业进驻到大学城内进行管理,通过协调三所研究院制定出许多共享机制。”吴惠琼介绍,这种共享机制包括硬性和软性两方面。软性方面主要是学校之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而硬性则更多在大学城的网络布局以及图书馆和体育中心等硬件配套设施上。
比如,由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校园服务中心打造的“4+1”平台,通过灵活高效的协调机制整合三院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将后勤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了对服务咨询、服务提供和服务监督等各种需求的“一站式”解决,更好地满足了三院师生生活服务需要。
但是,随着三所研究院逐渐成长为三所独立校区,独立校区办学层次的多样化以及师生规模数量的进一步扩大,都对深圳大学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吴惠琼认为,高校异地办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从一所研究生院发展到一所独立校区,深圳大学城用了足足15年,未来的道路将更加任重道远。
深圳大学城的发展模式为深圳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三所知名高校来深办学无疑也为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如今,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各项工作也正在如期推进,在刚刚正式发布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护航下,未来,也必将有更多的知名高校扎根深圳。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3-7767-2635
咨询热线
133-7767-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