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吐槽深圳左手揽人才、右手“收紧”落户政策?)
深圳宣布2021深圳将疯狂建学校、医院、住房和公建配套之后,深圳开始要疯狂引进人才了!近日,深圳市人才工作局透露,将通过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构建一流人才生态,着力打造全球智汇深圳样本。目前,深圳人才政策“组合拳”开打,特聘岗位制度给予教育卫生特别支持。特聘岗位制度,将强化行业和用人主体自主权,实行“谁用谁评价”。“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打响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战,未来将新建大批学校,急需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校长和教师。预计未来5年深圳将评聘2000名以上高精尖缺卫生健康人才,计划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名院长、名医生、公共卫生专家和青年医学人才。
作为“组合拳”之一,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鹏城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7家用人单位对外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这标志着在科研、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实施的“特聘岗位”制度,正式步入“实操”阶段,也标志着人才政策“组合拳”开始逐步落地。
“特聘岗位”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用人主体自主权。“以往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实行全市统一的认定标准,打个比方就好像各类人才一起参加‘全民马拉松’。现在实行特聘岗位制度后,就变成了参加分行业、分领域的‘单项锦标赛’。”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的同时,“特聘岗位”制度也加强了“全周期管理”,建立健全人才退出机制,破除“低效引才”“只进不出”问题。
此此同时,在深圳大力招揽人才之际,深圳户籍政策正“收紧”,最近又有两则办法来了:《深圳市投资纳税积分入户办法(征求意见稿)》、《深圳市核准类和积分类人才引进入户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值得你的关注。
有人吐槽深圳左手揽人才、右手“收紧”落户政策,专家解读来了!
深圳人才政策“组合拳”开打
特聘岗位制度给予教育卫生特别支持
特聘岗位制度给予教育卫生特别支持
两领域“特聘岗位”奖励各不低于当年经费总额20%
作为深圳人才政策“组合拳”之一,特聘岗位制度对人才关心的基础教育、卫生健康领域给予特别支持,每年投入这两个领域的经费额度各不低于当年特聘岗位经费总额的20%,以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卫生人才资源供给。近日,记者走进市教育局和市卫生健康委,就特聘岗位制度对教育卫生领域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意义和影响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大力引育一批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深圳中小学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数量居全省第一;2020年获省级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级和数量居全省第一;2020年,我市中小学招聘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达84%。
“特聘岗位制度实施后,我们将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重点抓好我市教育领域特聘岗位评聘工作,大力引进名优骨干教师,持续打造适应先行示范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努力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打响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战,未来将新建大批学校,急需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校长和教师。教育系统特聘岗位将突出以事定岗、按岗聘用,坚持以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为导向,突出考核评价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教育教学实绩,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育管理实绩,教科研专家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指导实绩。
该负责人认为,特聘岗位制度强化行业和用人主体自主权,教育主管部门将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采取小同行评审、专家主审等方式评价人才,将有效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有利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此外,“十四五”期间,深圳在打响基础教育学位保障等三大攻坚战同时,还将实施未来教育探路工程、创新教育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打造更多基础教育领域深圳品牌。“特聘岗位制度除了有助于引育一批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还将根据深圳教育发展所需,设置一批科技创新教育类、跨学科教学类、艺术体育类、思政教育类等紧缺型教学岗位,以柔性管理方式引进人文、科技、艺体等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加盟,丰富教育人才资源,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打造一批基础教育的‘深圳标准’‘深圳标杆’。”该负责人说。
未来5年引进培育2000名高精尖缺卫生健康人才
近年来,深圳通过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不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也硕果累累。“十三五”期间,深圳累计引进培养超过800名高层次医学人才、选拔近500名学科骨干人才赴国(境)外研修、公开招聘超过名执业医师。
“特聘岗位制度实施后,更加有利于引进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市卫健委人事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刘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特聘岗位制度,预计未来5年将评聘2000名以上高精尖缺卫生健康人才。
具体而言,每年将评聘400个左右特聘岗位,其中新引进人才将占7成以上,重点引进符合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所需的临床、中医、公共卫生等学科高精尖缺人才,计划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名院长、名医生、公共卫生专家和青年医学人才,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快实现“病有良医”。
据悉,目前,市卫健委已经拟定了相关实施办法,并争取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展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评审工作。
“以事设岗、以岗选才、分类评价、同行评审,这将是我们进行特聘岗位评审坚持的原则。”刘辉说,由于特聘岗位制度打破了统一认定标准,实行的是“谁用谁评价”,所以我们根据卫生健康系统的人才特点,注重“医、教、研”协同发展,设置了一些“特色”评审条件。比如,增补了学科建设、学术兼职、医院管理等类别条件和部分科研成果、教学职务的条件。同时,我们设置了国际著名医学学术组织、国际高水平医学科技期刊的学术兼职,境外世界知名医学院校的教学任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专科医师等条件,都是为了有利于引进国际化的医疗或医学研究人才。评审内容也将更加注重分类评价,采取小同行评审的方式,合理确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岗位人才的评价重点。
而且,特聘岗位制度还解决了一些人才引进的“疑难问题”。比如,2014年深圳开始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但一批来深工作的国(境)外全职、兼职专家,一直在人才认定方面缺乏便捷渠道,“特聘岗位制度对人才的评审不限国籍、户籍,而且全职人才和柔性人才均可以参加评聘,从而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刘辉介绍道。
回应人才关注热点提升教育和医疗质量
教育、卫生是每一位人才都关心的民生大事。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为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生态,深圳教育、卫生部门均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
深圳将以推动教育先行示范为主线,勇当全国教育改革尖兵,花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推改革、提质量,深入实施“三大攻坚战”和“十大工程”,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在深各类人才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充分的教育保障和公共服务。同时,深圳将着力构建“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顶天立地”的医疗卫生新格局,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和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让深圳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深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标准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具体措施上,在教育领域,去年深圳已启动了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工程,预计2020年-2025年全市将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百万座,其中幼儿园学位14.5万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座、公办普高学位11.8万座,切实解决人才子女“上好学”的问题。
在卫生健康领域,未来5年深圳将择优滚动及靶向引进不少于80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同时开展菁英人才培养计划,拟在未来5年培养150名学科带头人、400名学科骨干、600名青年医学人才,锻造一批高素质学科人才梯队。在高水平医院建设方面,将全面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等3家纳入国家布局的高水平医院,和深圳市人民医院等6家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以及一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杨丽萍)
6月3日,深圳市司法局官网发布了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深圳市核准类和积分类人才引进入户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稿》对积分类人才引进的指标和分值明细予以明确。其中基础指标包括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技能、年龄和在深缴纳社会保险时间;加分指标包括个人纳税、发明专利和创新创业及技能竞赛;减分指标包括个人信用和违法行为。
记者了解到,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2021年6月13日(星期日)前提出意见,具体意见请发送至电子邮箱,并请注明“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字样。
据悉,这是在近日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基础上,配套启动的人才引进政策修订。
人才引进政策修订
从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对比原综合评价分值表,修订后的积分指标和分值将更加合理,突出多元评价方向;同时突出纳税、稳定就业等个人指标权重,体现了人才贡献度、产业需求和精准引才导向。此次修订以在深缴纳社保作为稳定就业的直观体现,调整社保缴纳积分方式,由原来的缴纳养老保险每年3分、其他险种每年1分,改为每险种1个月0.05分,上限封顶45分。同时,相较以往只有技能竞赛可以加分,本次增加了创新创业大赛加分项,与技能竞赛分值相当,以进一步鼓励创新创业,激发人才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
本次修订加大了联合惩戒力度,
以积分方式引进的,
申报时列为国家联合惩戒失信黑名单
或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
扣200分,
有被强制戒毒或
因吸毒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的,
扣300分。
而且,修订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优化人才引进操作方式。积分类人才引进入户将以“积分排名”方式,按申请人积分总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在当年度下达的专项计划安排额度内确定入户人员。此举将较好地兼顾科学性与公平性,确保人才引进政策更开放、更有效。
本次修订后,深圳市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也将进一步整合,原实施的《深圳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深圳市人才引进综合评价分值表》《深圳市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实施办法》《深圳市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实施办法》等4个规范性文件将整合为1个,即《深圳市核准类和积分类人才引进及入户实施办法》,涵盖国内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人才引进政策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
(来源:深圳新闻网记者陈婕)
有人吐槽深圳左手揽人才、右手“收紧”落户政策?
继5月2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6月1日,深圳市公安局发布《深圳市投资纳税积分入户办法(征求意见稿)》。
从拟修订的内容看,大家明显感觉到:深圳正在“收紧”优化落户政策。比如《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各大城市纷纷上演“抢人大战”,放宽落户政策,深圳如今为何反其道而行?小政留意到,就在修订落户政策的同时,深圳提出未来5年将引逾百万青年人才,一面大力招揽人才,一面却“收紧”落户政策,有点令人费解。
为何深圳收紧落户?与未来人才引进是否相悖?小政特意整理了多位专家的解读意见,为大家解惑。
01
为何收紧落户政策?
优化深圳户籍增量人口结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深圳市常住人口1756.01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相比,增加713.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5.35%。10年间,深圳市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对于此次的《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深圳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钟若愚认为政策调整一是优化人才引进入户条件,二是调整迁户渠道。深圳自2016年实施《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以来,户籍人口的快速增长,原有户籍迁入政策门槛存在适度提高的必要性。
对比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北京、上海最低人才引进门槛为硕士研究生,广州为本科生。此前深圳执行的入户规定是,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专科以上学历,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即可核准办理人才引进迁户。
钟若愚认为,深圳此前人才引进迁户政策门槛较低,迁户人口总体学历结构不够理想,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偏低,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偏高。此次拟修订户籍迁入政策,就是在政策维持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深圳户籍增量人口的结构进行优化。
02
如何看待政策调整?
深圳仍是特大城市中落户宽松的城市
对于网络上关于深圳户籍政策变化源于“七普”人口数据的看法,钟若愚认为,近年来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和实际常住人口的总量保持在“高位运行、小幅稳定增长”的态势,“七普”的数据结果凸显深圳人口总量高位运行,公共服务资源供需面临压力。
如何看待政策调整?钟若愚认为,深圳人口调控与户籍政策的动态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几个平衡原则:一是人口总量压力与稀缺公共服务资源间的平衡;二是人口调控与经济活力间的平衡;三是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相适应的平衡;四是人口发展与深圳未来城市竞争力间的平衡。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参照,按照单位GDP所能承载的户籍人口总量测算,深圳户籍人口达到800-1000万人区间即可达到户籍政策调整“窗口期”。
目前来看,深圳尚未进入人口与户籍政策全面调整“窗口期”。此次拟修订户籍迁户政策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待正式发布和实施“户籍新政”后,将会具有一定时期的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深圳仍然是国内特大城市中户籍迁入政策最为宽松的城市。
03
深圳还有哪些人才吸引力?
包容性是深圳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落户政策“收紧”的同时,近期深圳人社局发布《关于高层次人才业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业务相关安排的公告》,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
这样的深圳还有人才吸引力了吗?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王梅参与的一项“深圳吸引人才要素”研究表明,深圳吸引人才的要素中,“城市包容性”以62.44%的比例位居榜首,“事业发展机会”以40.37%比例位居第二,“收入水平”以33.7%比例位居第三。而“人才政策引力”则以18.97%比例排在第七位,国际化程度、创新精神和城市竞争力均排在政策引力之前。
王梅认为,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包容性是深圳最大的魅力所在。由于深圳高速成长,经济总量位居国内城市前列,事业发展环境较好,发展机会较多,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对于大部分人才而言,补贴并非选择深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属于“意外收获”,更多的还是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以及优质的工作机会。在深圳这样一座高度市场化的城市,有了事业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等问题便迎刃而解。
04
如何看待新的人才政策?
以事业发展潜力来引才聚才
落户政策修订意在优化深圳户籍增量人口的结构,那未来深圳的人才引进政策又有何变动?近日,深圳市人才工作局透露,将通过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构建一流人才生态,着力打造全球智汇深圳样本。
比如,建立健全科技关键技术项目悬赏制,吸引全球人才“揭榜挂帅”;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由“以帽取人”转为“以岗择人”;释放重大载体平台的引才、聚才效应。
小编留意到,深圳人才政策“组合拳”之一——特聘岗位制度,将强化行业和用人主体自主权,实行“谁用谁评价”。预计未来5年深圳将评聘2000名以上高精尖缺卫生健康人才,计划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名院长、名医生、公共卫生专家和青年医学人才。
对于深圳的人才政策“组合拳”,王梅认为人才政策调整有三大导向趋势,深圳正从过去依靠政策吸引人才向依靠优良的环境和文化集聚人才转变。
首先,人才政策更加突出用人主体和市场主体作用,把人才引进标准、评聘标准交给用人主体。这不仅更加符合人才管理规律,也更加符合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其次,新的人才政策树立了全球引才导向,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第三是加强了通过事业发展潜力引才留才的导向。
深圳不断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人才发展构建“施展拳脚”的舞台,实际上就是要以事业发展潜力来引才聚才。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深圳将会更注重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及教育链之间的融合,调整优化人才政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收紧还是优化?
在各地都在为“争夺人才”出台各种落户政策时,深圳缘何收紧落户?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钟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深圳市近些年入户条件放得比较宽,辖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民生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接近城市容量的极限。所以,必须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彭澎补充道,也有可能是发现一些人入户是为了买房名额,此举也有堵漏洞、加强房地产调控的含义。调整后的政策,依然能保证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因而可以说是入户政策的优化。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提出,深圳的人口红利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多的是应该要体现在人口的质量上。当下深圳内部人口结构出现调节,人口红利从单纯的人口数量增加、劳动就业率增加转向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双增加,使得城市未来产业和经济朝更高方向迈进,符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这方面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实际上,近年来深圳在人才招揽方面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深圳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及“鹏城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法规,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来深创新创业。目前,全市全职院士61名,高层次人才超1.9万名,留学回国人员近17万名,成为经济特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深圳人才政策也需“迭代升级”。接下来,深圳将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人才对外开放,大力推动从过去的依靠政策比较优势吸引人才向依靠优良的环境和文化集聚人才转变,逐步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聚才新格局。
据了解,通过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才环境,未来5年,深圳将聚焦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吸引集聚100名左右杰出人才,100个左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名以上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100万名以上各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努力把深圳建成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梦之城。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3-7767-2635
咨询热线
133-7767-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