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深圳校区如何办学?引进各类人才749人、科研经费破2亿……)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
实习生夏嘉欣通讯员漆小萍孙琛
8月24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首批5个学院师生已于24日、25日进驻。据悉,共2346名大二到大四学生从广州大学城搬迁至深圳校区,分别来自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深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意味着中山大学将办学范围从广州、珠海扩展到深圳,“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正式形成,是学校面向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践行高等教育“四为服务”的新体现,是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动力。
首批师生进驻
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智慧教学环境
中山大学教务部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陈六平介绍,学校按照“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百年校园”的思路为深圳校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条件保障。
在办学空间上,课堂教学空间、实验教学空间、学生实习实践空间均大幅提高;在设备配置上,为学校高标准、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必要基础支撑,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加强资源共享,促进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图书馆阅览室将构建教学、阅读功能区,多门类书籍实现学科交叉,将书库和阅读区融为一体,致力于打造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地方。”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何文平说,馆内目前藏书30万册,均为今年购置的新书籍,明年正式交付使用时藏书将达到150-200万册。
在阶梯教室,则配备有双高清投影机、可升降式讲台、辅助电视等。其中,智慧互联黑板可将板书投屏到投影幕上,并进行数字化存储。
目前,深圳校区一期西园生活区建设有学生宿舍7栋,包括4人间的本科生宿舍、2人间的硕士生宿舍、单人间的博士生宿舍及临时教师公寓和招待所,宿舍均配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供应。
每层宿舍楼均设置了一个公共活动区域供学生交流活动,并配置有直饮水设备,学校将对水质进行持续监测,保障水质安全。
此外,校区还建有社康站,面向师生员工提供医疗保障、健康筛查、预防保健等功能,把中山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等优质的医疗服务辐射到深圳校区。
深圳校区饭堂分为三层,每层可容纳千名学生同时就餐,实现空调全覆盖。记者在现场留意到,粤川湘江浙菜系一应俱全,适应各地师生的饮食偏好,同时设置了不同价位的套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蒋沛武同学表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新校区,让同学们心旷神怡,增添了集体归属感,也有助于潜心钻研、刻苦奋进。
吴波鸿同学对高耸的宿舍楼、光鲜亮丽的食堂、丰盛的餐食、指挥有序的工作人员点赞连连,“我相信,深圳校区会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奇迹的校区”。
输出高素质创新人才,支持深圳建设发展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成立40周年,其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引进。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不负众望,为深圳输出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技术科技成果、高水平研发机构,从而为区域和城市发展筑牢人才和创新厚势,更好地参与和支持深圳的建设和发展。”
记者了解到,中大深圳校区将于8月31日正式上课,共开设课程247门,618门次,充分保障5个学院各类课程顺利开课,2020级军事课按照本科教学计划要求进行。
同时,学校积极推进“五个融合”“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实现校区间教学管理同质化,教学质量标准相统一,教学服务无差别。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2016年以来,中山大学已成功举办四届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吸引了全球近3000名青年学者参加。截止2020年6月23日,深圳校区共引进各类人才749人,现已到岗471人。
此外,深圳校区科研活力被迅速激发。2017年以来,深圳校区科研经费总量已连续两年实现翻番。2019年到账科研经费已突破2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及经费连续两年实现倍增。各学科领军人才获得重大科研项目、获批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计划,科研实力明显提升。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郑仕勇指出,搬迁深圳校区标志着学院的发展进入新里程,学院在办学空间、师资力量、教研经费三个方面将得到大幅提高。
航空航天学院党总支书记温光浩告诉记者,学院迎来崭新发展机遇,将为国家、广东和深圳航空航天产业的加速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输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建设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基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以医科和新工科为办学特色,实现市校良好互动
高校要取得突破发展,需与地方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打开双赢的局面,中大与深圳正代表两股强强联合的力量。罗俊校长认为,“深圳校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促进各项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支撑,市校双方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深圳校区主要以医科和新型工科为办学特色,紧密契合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
深圳校区现已设立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等10个学院,还将建设文理医工等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增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力。
校园超市
中大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指出,深圳校区建设,既有利于发挥中大医科力量雄厚的优势,推动医药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更好助力深圳弥补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短板;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深圳创新产业体系的优势,破解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工科发展瓶颈”问题,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与深圳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据了解,深圳作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产业集聚发展,已在多个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凸显现代生物产业和数字产业优势。
中大农学院院长谭金芳表示,深圳校区农学院将通过校内学科交叉融合、校地资源互补共赢,推动学科与深圳现代农业产业和生物技术发展融合,围绕服务“三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两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技术重大突破,成为创新高地深圳的未来农业“硅谷”。
此外,中大深圳校区配套建设了中小幼学校和附属医院,将综合发力,努力为提升深圳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水平贡献力量。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吴瑕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3-7767-2635
咨询热线
133-7767-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