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成“海待”,警示盲目送孩子留学风)
文/丁家发
又是一个求职季,在疫情影响下,归国留学毕业生们的未来面临不确定性。在豆瓣上,有个小组聚集了大量归国留学生。他们吐槽求职时的遭遇,自嘲为“海归废物”。发言者不乏常名校毕业生,他们无一例外暂时遇到了挫折:有人抱怨自己由于常年在海外生活,回国后获取的信息并不对等;也有人感叹自己并未预料到求职困难;还有人后悔没有掌握过硬的本领,回国后空有一纸文凭,却没有公司要。(1月4日《光明日报》)
在很多人眼里,归国留学生找工作是一片坦途,入职后即是白领,进出高级写字楼,用流利外语处理业务。确实,不少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镀金”,就是想学成归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尴尬,一部分“海归”求职困难成了“海待”。笔者认为,留学“镀金”须理性,警示家长不要盲目送孩子留学,如果跟风留学仅仅让孩子开开眼界,混一张洋文凭,并没有学到过硬的本领,回国后求职没有公司要,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首次超过70万人。和早期出国留学相比,不管是总人数上,还是留学目的地的数量上,都达到一个顶峰。但出国留学投入,与就业效益并不成正比。一位中英留学生求职机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在英国留学一年制硕士的费用中,学费约为20万,生活成本约为12万,整体成本约为40万元一年。而出国留学不再与高薪相关联,一部分“海归”成“海待”,让家长始料不及。
如今,跟风留学、缺乏职业规划、留学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家长的功利思想比较严重,不考虑子女是否适合留学,不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就通过各种途径,“砸锅卖铁”也要将子女送到国外留学。同时,一些家长在孩子大学落榜或中考不理想的情况下,便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一部分留学生或仅在“野鸡大学”混一张洋文凭,或根本就跟不上国外学习课程,最终学业无成。这部分没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想凭一张洋文凭回国找到一份好工作,往往事与愿违。
据刚刚发布的《中国留学白皮书2021》显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疫情控制得当,2021年意向归国留学生对国内就业环境更加有信心,选择毕业后马上回国就业的占比31%,较上一年增长6%。该数据还显示,留学生对于求职的期待过于乐观,“对自己定位过高”和“相关实习/工作经验不足”成为两大主要问题。尤其是“对自己定位过高”,三年来一跃成为最受留学生困扰的求职问题。而在国内一线城市,“海归”与985、211高校毕业生竞争,已经没有了多少优势,甚至由于留学硕士的学制短,在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因此,“海归”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求职的定位不能过高,不要把目光盯在一线发达的城市,应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看重自身发展空间、岗位的发展潜力及岗位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可以适当把目光投向中西部地区或者二三线城市。
“海归”成“海待”,值得社会反思。一方面,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中国学生,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留学,以避免投入巨额资金,却把孩子培养成一名“海待”,最终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出国留学的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利用宝贵的留学机会,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真正做到学有专长。相信,只要有了真才实学,“海归”总会有用武之地。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