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净流入人口首次反超上海 上海的人才吸引力下降了吗?)
「本文来源:天目新闻」
深圳净流入人口首次反超上海,成为全国第一。
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21》,2020年底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63.38万人,同期户籍人口达到584.58万人,净流入人口为1178.8万人。而上海截至2020年底的净流入人口是1009万人。这也是全国头两座净流入人口破千万的城市。
在两座房价都不低的超大城市之间,更多的人选择深圳,除了深圳落户相对更容易外,更重要的核心逻辑,就是“人随产业走”。正值全球产业链重构、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两座超大城市更肩负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对各方面人才的“争夺”也一直暗暗进行着。为什么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暂时更多人选择了深圳?上海是否应当对此感到压力?
高科技之城vs总部研发之城
深圳与上海产业定位不同
不妨换个思路,更多的人流向了深圳,侧面反映出深圳需要更多人。这与深圳和上海不同的产业架构有关。
如果将上海比作“仰望星空”,深圳就是“脚踏实地”。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日益加深,上海的产业进一步向江苏、浙江以及安徽转移,带走了大量生产线需要的人力。留在上海的,更多的是发挥研发功能和总部功能的机构。即便是拥有相对充沛土地资源的“五大新城”,产业定位也放在了一些先导型的“未来产业”上,如《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光子芯片与器件、氢能与储能、新兴海洋经济等。
深圳则不同。往前推几十年,深圳有着“世界工厂”的称号,这是深圳的基因和底色,一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而来的“产城融合”城市。如今的深圳,正在完成着从“世界工厂”到“高科技之城”的转型,虽然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未来产业架构与上海有所重复,但其发展路径更多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完成整体的迭代升级,并没有像上海一样走“腾挪”的模式。现在深圳产业园区总体数量超过3000个,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深圳的落户都要比北京、上海两座超大城市更容易,这里依然是全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在人口年龄构成中,65岁以下人口比重最高。
目前,深圳的特色主导产业包括人工智能、5G、大数据、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基本分布在大家熟知的产业密集地带龙岗区、宝安区、南山区、坪山区,这几个区也是深圳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最年轻的光明区人口流入也在全市名列前茅。光明区2018年9月19日揭牌成立,是深圳全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区之一,支柱产业包括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智能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与之而来的还有配套的各类服务业,对人口的虹吸效应一如二十多年前深圳互联网产业崛起的时代。
光明区的光明大街项目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兴产业vs创新输出
深圳与上海对人的需求点不同
来势汹汹的深圳,对“人”吸引力的优势将继续保持。最直接的就是其落户政策还在进一步放宽。12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当中提到,广东将全面放宽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落户限制,将落户条件中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年限要求由不超过5年进一步放宽到3年以下,对深圳和广州两个超大城市,还将建立健全积分落户年度指标逐年增长机制、精简落户积分项目。
对比上海,落户政策虽也有放宽,但门槛依然比深圳更高。不久前,上海出台规定,2021年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五大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符合基本条件便可直接落户上海。
现在,市中心基本饱和的上海,“五大新城”是下阶段城市扩张和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新一轮的人才吸引上,上海的态度与深圳并不相同。
无论从五大新城的产业规划还是人才落户政策,都可以看出上海对高端要素的渴望,这类要素也包括有活力的年轻人。只不过,上海似乎有些太过于强调“高端”。五大新城并不具备像深圳龙岗区、南山区原有的坚实产业基础,比如“五大新城”中规划人口数量第一的南汇新城,计划打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这些产业大多在长三角周边城市已经有布局,上海除了市本级的科研实力外,仅就南汇新城而言没有太突出的优势竞争力,加之到上海中心城区距离较远,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有限。定调太高的起点,有可能会阻碍对新城建设有贡献但学历相对没那么高的人落户上海。
南汇新城图片来源:临港发布
深圳则恰恰相反。看起来对落户没什么要求的深圳,其新兴产业的蓬勃态势本身就是对高素质人才最直接的吸引,不需要再“另设门槛”。2020年,深圳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72亿元,为从业人员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形成“强者更强”的正向反馈。
不过,上海也有自身的优势,并且,上海也并不指望走“深圳模式”倚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发展新城。伴随长三角一体化纵深发展,这座城市原本聚集的许多外来人员将随转移的产业回到周边省市是必然趋势。目前,上海的核心要义还是发挥其技术创新的输出能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能力、利用外资企业创新资源的能力等,辐射带动长三角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形成上海大都市圈。上海对“人”的吸引力在于其与周边省市形成的合力。当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主要城市基本实现“同城化”后,上海的边界将进一步模糊,到不到上海来,也将不再那么重要。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