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落户新规,清华北大毕业可以免积分为什么引起争议?)
颤抖吧化学
最近在网上看见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可以跳过上海的积分制度!我也就是呵呵了,这大上海都开始抢人了,并且说的这么明白,“清华北大的照单全收”,是不是一段时间后就是交大、复旦、同济了??
以前咱农村人是上大学难,现在是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人家却只要名校的,俗话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啊,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削尖脑袋望大城市挤了,毕竟不能让下一代又输在了起跑线上了吧!
具体来看一下,日前公布的上海市生源落户办法:
上海日前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毕业生学历、毕业学校、学习期间成绩、所获奖项、英语四六级水平、计算机水平等因素进行打分,依循近年来的惯例,应届毕业生积分达到72分,便能够进入上海的左边落户通右边道。此外,《办法》还提出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在传统的打分机制之外,直接落户。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之下,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上线率、“北清率”,但是地方政府、学校仍然有用高考状元、“北清率”等宣示教育政绩的冲动,这种政绩观的背后有着民众对北大、清华的盲目崇拜心理作为支撑。
但是这些却正真的有了着力点,你看上面的落户办法不是硬生生的打脸吗?以后还有人会说学习无用论吗?毕业证代表不了能力吗?是不是又要被家长教育社会经验不足啊,活生生的打脸学生,还能怎么办,努力啊!
所以Darren老师又想起了那句话,奋斗终生不是为了改变社会而是为了不被社会改变!
根据清华大学公布的2017年毕业生就业报告,2017年,清华大学毕业生2888人,深造2365人,就业475人,签三方协议的为147人,灵活就业328人,自主创业16人。根据这一数据,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清华本科毕业生并不多,到上海就业的就更少。
那么,为何上海要出台针对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的政策呢?这其实是为了展现上海吸引高端人才的姿态。因为我国其他地方抢人才,也是提出学历标准,比如,天津的学历型人才落户政策为:全日制本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硕士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但是这种人为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难道不是在固化高校身份,强化“一考定终身”观念吗?
上海这项人才落户政策,最大的影响,不是上海能吸引多少北大清华的本科毕业生,而是对社会产生的教育观、人才观影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取消学校的身份标签,淡化学历,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成才选择,然而,各地的人才政策,仍强调学历,甚至更强调学历,这只会加剧社会的“名校情结”。
Darren老师认为,以学历论人才的,说到底,是十分落后的人才观,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影响城市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人的成长是伴随其一生的,能力也是不断改变的,不可能因为一纸毕业证就判断了一切,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少年仲永后来泯然众人;三国里面的刘备大器晚成,谁都不能轻易地否定一个人,就算是你自己都不可以!
在中国,学历社会问题,导致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都以学历为导向,在追求学历的过程中,基础教育严重应试化,高等教育则功利化,对此,社会已有共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对人才不求全责备,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然而,在具体用人时,还存在学历思维惯性。改革我国的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已经十分迫切。
我认为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应当具有广阔的包容性接纳各行各业的人才,这样城市才具有持续可发展的动力!毕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项政策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必须有前瞻性,国家的整体教育改革和人才评价改革,需要协调,一边是高考改革取消录取批次,以消除学校的等级身份,一边是以学校出身论人才,还把北清单独出来,改革的效应就被这样互相矛盾的政策抵消,为此,国家应该对各地突出学历身份的抢人政策进行清理。
但是这样的局面,我想一时半会是改变不了的,毕竟社会的大环境在这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努力奋斗,在政策来的时候可以做到镇定自若!
喜欢Darren老师的点击一波关注吧!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