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上海落户新政引争议!)
摘要
单单以北大、清华本科生为试点对象,即便今后可以直接落户的高校毕业生范围不断扩大,它仍然刺激着人们对关于“一考定终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经。
上海日前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毕业生学历、毕业学校、学习期间成绩、所获奖项、英语四六级水平、计算机水平等因素进行打分,依循近年来的惯例,应届毕业生积分达到72分,便能够进入上海的道。此外,《办法》还提出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在传统的打分机制之外,直接落户。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大、清华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争议。
近年来,不少二线城市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人才大战,其主要特征就是逐步放松对人才的落户限制,尤其以郑州等城市的人才落户政策最为宽松,对学历的要求降低到中专。
与此同时,在“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背景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则在收紧。落户难加上高房价,让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在二线城市的凌厉攻势下面临不小的压力。据统计,近年来,北大、清华毕业生留京就业率逐年下降,已经跌破50%。求职平台猎聘的一份报告显示,京沪两地人才净流入率呈下降趋势,而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高居第一,武汉、成都、西安等地推出人才新政后,户籍人数都出现大幅增长。上海此次探索建立“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正是为了应对人才竞争,尤其是高端人才竞争的激烈形势。
但争议在于,新政以北大、清华本科生为试点。比如很多网友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感到委屈,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可以,在沪的复旦、交大等高水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不可以?为什么是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而本科未在两校就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不可以?而这背后还涉及人们对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讨论。
虽然,北大、清华每年毕业的数千名本科毕业生中,近80%选择升学深造,20%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其中又有一大部分会选择留在北京,真正愿意为了落户而选择上海的并不在多数,但是单单以具有北大、清华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为试点对象,即便今后可以直接落户的高校毕业生范围不断扩大,它仍然刺激着人们对关于“一考定终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经。
可以理解上海在传统打分机制之外,为高水平高校毕业生落户开辟绿色通道留住人才的初衷,以及先试点、再扩大的谨慎态度,但是政策出台之后,公众的解读难免会走向另外的方向,甚至溢出落户政策之外。难道北大、清华本科生,成了一种身份和特权?民众的这种理解,或许偏颇,却也不是没有缘由。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之下,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上线率、“北清率”,但是地方政府、学校仍然有用高考状元、“北清率”等宣示教育政绩的冲动,这种政绩观的背后有着民众对北大、清华的盲目崇拜心理作为支撑,而这种心理又是由一项项公共政策,点点滴滴浇灌而成,当然也就包括以具有北大、清华本科学历者为试点举措。
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这个焦点议题之外,还有很多内容被忽视了,比如,《办法》将高校划分为“第一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第二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并赋予不同的分值,第一类与其他类之间分差达7分,这种人为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难道不是在固化高校身份,强化“一考定终生”观念吗?
不过,对于此次北大清华本科生在上海落户政策的消息,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这是吸引优秀人才的新思路。
对于高级人才紧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上海,在坚固的户籍壁垒上新开一条缝隙,释放吸引优秀人才的诚意,正当其时。
上海市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届毕业生落户政策,最近出现了引人注意的调整。上海提出,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实施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
上海是国内最早实施积分落户的城市。按照该市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积分规则,如果没有获得重点大学的硕士学位,一般人很难实现毕业即落户的理想。而且,上海实施的积分政策历来对本地高校毕业生有所“照顾”,此前即便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在积分落户时,跟上海本地重点高校毕业生相比也没有明显竞争优势。
《北京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北大毕业生选择到上海工作的比例仅为2.77%,远远不及前往广东的22.10%。清华大学等其他沪外知名高校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从数据不难看出,上海对人才特别是优质人才的吸引力是存在隐忧的。究竟是上海对名校学生的吸引力减弱了,还是名校学生受限于前往上海就业、落户的门槛?
此次,具有北大、清华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只要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就能直接落户,表达了上海应届生落户规则的新思路。尽管这个口子开得还很小,但从中可以读出的是,政策引导不再以单纯的本硕历层次为导向,体现了人才政策的务实精神。
一个有意思的争议是,此番北大、清华被单独提出,上海本地的复旦、上海交大是否会感到不平?其实,发出这个疑问的人,对上海应届毕业生的落户政策缺乏充分了解。由于本地高校落户“隐形分”等操作的存在,复旦、上海交大等上海本土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已占得先机。据笔者所知,按照近年来的情况,上海本地“双一流”大学(过去是985、211高校)硕士毕业生基本上可以实现“裸分”落户,在研究生教育日益普及的当下,这一门槛在一线城市中并不算太高。
一些人认为为北大、清华毕业生开设绿色通道,存在“学历歧视”的问题。其实,自从国内城市打起“抢人大战”以来,对人才是城市发展最重要资源的共识已经确立。北大、清华作为国内高校执牛耳者,其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人才政策从效率出发,有理由向这部分人倾斜。歧视是对同等水平人才的区别对待,而名校学历对应较高的专业水平,明显有别于性别、地域等方面的歧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这个新出台的落户政策,其措辞为“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这是对该政策适用对象的“第一学历”提出要求,换言之,即便是北大、清华的研究生,如果本科并不在上述两所高校就读,也享受不了这项“红利”。目前,相关部门并没有解释这项细则的用意何在。不过,联系当前就业市场对求职者“第一学历”越来越看重的客观事实,这似乎在提醒研究生教育需要挤出更多的“水分”。
上海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但在外界印象中,上海又经常表现出某种地域保守性。户籍政策是检验一座城市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上海这次应届生落户政策新增的通道,没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体现了人才政策“唯才是举”的原则。对于高级人才紧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上海,在坚固的户籍壁垒上新开一条缝隙,释放吸引优秀人才的诚意,正当其时。
上海此番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北大、清华两所高校只是“试点高校”。在将来,这个试点的范围是否会继续扩大,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前往上海发展,营造引才“强磁场”,值得期待。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